1.龔自珍不拘一格的詩,大家幫我找找謝謝
九州生氣恃風雷, 萬馬齊喑究可哀。
我勸天公重抖擻, 不拘一格降人才。 只有風雪激蕩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國大地發出勃勃生機, 然而朝野臣民噤口不言終究是一種悲哀。
我奉勸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, 不要拘守一定規格降下更多的人才。 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詩。
全詩層次清晰,共分三個層次:第一層,寫了萬馬齊喑,朝野噤聲的死氣沉沉的現實社會。第二層,作者指出了要改變這種沉悶,腐朽的觀狀,就必須依靠風雷激蕩般的巨大力量。
暗喻必須經歷波瀾壯闊的社會變革才能使中國變得生機勃勃。第三層,作者認為這樣的力量來源于人材,而朝庭所應該做的就是破格薦用人材,只有這樣,中國才有希望。
詩中選用“九州”、“風雷”、“萬馬”、“天公”這樣的具有壯偉特征的主觀意象,寓意深刻,氣勢磅礴。
2.清代龔自珍的詩句“我勸天公重抖擻,不拘一格降人才”與馬說中闡述
首先,要從兩個材料的背景入手,理清楚他們不同的含義
其次,認識到兩個材料反映的是選才的不同階段,龔自珍:沒有人才時,創造良好的環境醞釀人才。馬說:有了人才,如何在蕓蕓眾生中發現人才。
一、背景材料
《乙亥雜詩》,詩人對清朝末年那種扼殺生機、窒息思想,導致萬馬齊喑的局面,十分痛惜;提倡社會改革并大聲疾呼:要振興國家,挽救危亡,就需要涌現出大批立志改革的仁人志士。
龔自珍(1792——1841),字璱人,原名鞏祚,浙江仁和人。蘇、松、太道麗正子。
幼聰明,能讀等身書。又獲聞其外祖段茂堂六書音韻之學,自視甚高。故事,凡翰詹科道子弟,別為官卷,較民卷易入彀。君顧不屑藉門蔭,以縣學生就民卷中式嘉慶戊寅恩科本省經魁。屢上春官不第,狂名滿天下。既購洞庭別業,又買昆山徐侍郎秉義故宅居之。道光己丑成進士,以不工書,不得入翰林。用知縣,改內閣中書,擢禮部議制司主事。丁父憂歸,掌教云陽書院,膺暴疾卒。
《馬說》“千里馬常有,而伯樂不常有”認為選擇千里馬的關鍵在于識人才的伯樂。
《馬說》大約作于貞元十一年至十六年間(795—800)。其時,韓愈初登仕途,很不得志。曾三次上書宰相求擢用,“而志不得通”;“足三及門,而閽人(守門人)辭焉”。盡管如此,他仍然聲明自己“有憂天下之心”,不會遁跡山林。后相繼依附于宣武節度使董晉、武寧節度使張建封幕下,郁郁不樂,所以有“伯樂不常有”之嘆。
3.“龔自珍”的名言名句有哪些
1、落紅不是無情物,化作春泥更護花。
我辭官歸鄉,有如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,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,化成了春天的泥土,還能起著培育下一代的作用。
2、我勸天公重抖擻,不拘一格降人才。
我奉勸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,不要拘泥一定規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。
3、文人畫士之禍之烈至此哉!
文人畫家造成的禍害嚴重到這個地步??!
4、一簫一劍平生意,負盡狂名十五年。
賦詩抒懷和仗劍抗敵是我平生志愿,十五年來完全辜負了“狂士”聲名。
5、十年千里,風痕雨點斕斑里。莫怪憐他,身世依然是落花。
自己十年中往來奔波,受盡了折磨。不要去憐惜花瓣,其實自己的身世,也是和落花一樣飄零。
6、中有話綢繆,燈火簾鉤。是仙是幻是溫柔。獨自凄涼還自遣,自制離愁。
綢繆:猶纏綿,形容情深意摯。
7、人天無據,被依留得香魂住。如夢如煙,枝上花開又十年!
人心和天意變化無常,沒想到自己無意中還保存著十年前的花瓣。迷離恍惚,轉眼樹上的花開又十年。
8、好夢最難留,吹過仙洲。尋思依樣到心頭。去也無蹤尋也慣,一桁紅樓。
依樣:照原樣。句意即欲重溫舊夢。一桁:一排。桁猶“行”。
9、華年心緒從頭理,也何聊、看潮走馬,廣陵吳市。愿得黃金三百萬,交盡美人名士。
“也何聊”三句:謂何嘗愿意如五代吳越王錢镠那樣奢侈優裕,顯赫于家鄉。 聊,愿意。 廣陵,今江蘇揚州。 吳市,指蘇州,與揚州皆當時吳越之地的大都會。
10、來歲長安春事早,勸杏花、斷莫相思死。木葉怨,罷論起。
木葉怨:指《木葉詞》,詞后有小注:“店壁上有‘一騎南飛’四字,為《滿江紅》起句,成如干首,名之曰《木葉詞》,一時和者甚眾,故及之?!卑矗憾ㄢ衷~集中無此組詞。 罷論:罷休之論,指作罷了經國緯世之志,誓愿隱逸草野江湖。
轉載請注明出處365教育網 » 龔自珍的名句不拘一格(龔自珍不拘一格的詩,大家幫我找找謝謝)